威海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迎来新气象

2021/1/4 17:47:05   来源:威海新闻网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经济工作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深入分析中央、省、市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工作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和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引导全市准确把握新一年经济工作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充分释放各种优势潜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强化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地位

  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的鲜明主题和重大机遇,如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如何在其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最终要靠先进制造业、靠广大企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地位”提到了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制造业是我市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我们应该从国家大战略和我市现有的基础优势两方面来把握制造业发展的‘时’与‘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党组书记乔新跃说。从大局看,国家大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将出现重大调整,为我市医药医疗器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等优势产业垂直整合国内外产业链资源,进入国家级产业链布局提供了难得契机。从我市现有产业基础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制造业形成了比较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全市拥有31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中的29个,4个集群入选省“雁阵形”产业集群,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35家,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方面也走在全省前列,为建构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乔新跃表示,将瞄准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发力,引导企业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突破“工业四基”领域“卡脖子”问题,推动产业链长板更长、短板提升,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聚焦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冲击新目标企业,统筹优势资源和力量,努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不仅要靠政策举措等倾斜,创新资源也要倾斜。

  近年来,我市持续整合政府政策资源,创新供需协同机制,持续放大“1+4+N”创新平台作用,让“政产学研金服用”紧密结合,推动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

  凭借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的高端创新资源,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在2020年开展了商用车电力系统项目,打造了自己的技术大本营,不仅实现了核心技术本地化,更在一年的时间内收获超过2500万元的订单。天力电源董事长位世波说,我市有优秀高校和专家人才,有很多专业的创新创业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和突破关键技术提供了优越的环境,现在正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企业要把握机遇,专注于生产和研发,把产品做强,把品牌做响。

  “政府有政策、平台有技术、企业有需求,将多元的供需关系连接,打造强协同的运转体系,才能让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全要素快速循环起来。”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汤占胜说,借助“1+4+N”平台作用,全市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双创”活力持续迸发,现在是平台机构加盟、人才团队落户、创新项目转化的最佳时机。目前,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建设山东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吸纳行业骨干企业70多家,引进项目40个,其中16个已实现产业化。

  做好深耕日韩文章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入快车道。省委提出要深耕日韩,高起点建设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对我市而言,这是一篇值得深做的大文章。

  从“借韩兴威”战略实施,到对韩经贸往来不断扩大,再到成立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启动实体园区建设,我市对韩开放地缘优势突出,发展基础深厚,完全有能力抓住机遇,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上展现更大作为、实现更大突破。

  “不论是中日韩自贸区还是最近签署的RCEP,大环境都对我市加速对日对韩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为我们深耕日韩明确了路径和方向。”在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乔军看来,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做好与日韩在投资、贸易、产业等方面的大文章,是2021年市商务局必须抓实抓好的重点工作。

  乔军认为,面对新发展机遇,更要进一步强化对日韩地区的产业研究,加快推进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及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做好重点区域招商,用好园区载体平台,有针对性地策划开展一系列活动和会议,以更实际地对接合作聚拢资源人气,完成深耕日韩的目标。

  抓住深耕日韩机遇,实现覆盖产业、人文、商务等全方面交流,必须有强力的物流通道。截至2020年末,我市与韩国的“四港联动”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对韩通道建设持续加速,通道建设与跨境电商的政策,正在进一步放大我市深耕日韩的优势。

  如何用好用足“四港联动”优势?山东港口威海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连伟亮表示,威海港将积极融入城市发展,对韩桥头堡优势更加凸显,2021年全力推进“四港联动”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提升中韩跨境多式联运服务能力,启动自动化码头建设,奠定集装箱业务发展基础,推动形成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用好扩大内需机遇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强大的国内市场加速形成,这是威海面临的又一重大机遇。如何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扩大消费,吸引更多外地人来威消费?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一体谋划推进旅游、会展、康养、体育等产业。

  “在国际经济和贸易日趋复杂和疫情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将有助于威海挖掘创新创业创造的潜力、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性作用,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林认为,我市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海洋、生态方面的优势,精致城市建设成果,以及邻近日韩的区位,都为威海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扩大内需提供了基础条件和良好环境。

  杨林建议,威海要利用看得见的“硬环境”,引进教育、医疗方面引进名优资源,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并吸引高端人才扎根威海;同时,与国际国内知名的会展品牌缔结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会展项目,高起点发展会展业,逐步形成威海特有的会展品牌。

  推进会展产业,眼下正是机遇期。2020年,我市与青岛、烟台、潍坊、日照、临沂等五市共同成立了胶东经济圈“5+1”城市会展联盟,东部滨海新城会展相关项目也正在抓紧建设,无法承接大型展会的劣势即将成为过去。

  市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毕可德表示,将抓住新发展时期的关键机遇,加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本地会展人才队伍,发挥会议大使和我市会展业协会首批34家会员单位作用,加强业界交流,架起政府、行业、企业、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推动全市会展工作的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后疫情时代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充分挖掘释放内需潜力,以产业发展促进消费需求扩大,为企业“两条腿”走路,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提供了生存发展的沃土。2020年,尽管遭受疫情的影响,但光威集团依然取得了可观的利润收入,以碳纤维为核心的复合材料国内市场的销售额取得了显著增长。

  “以往出口市场占主要地位,但近年来,国内经济基础逐渐强大,内循环条件逐渐成熟。”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邓向阳对“内循环”市场充满信心。他表示,2021年,将继续扩大国内业务,聚焦以碳纤维为核心的符合材料和以钓具为核心的户外产业板块,持续提升国内市场份额,向2021年50亿元的新目标展开冲击。(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世超 匙亮 孙艺嘉)

编辑:卢伟霞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