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文登区:补齐全面小康“三农”短板 迈步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2020/9/24 20:06:01   来源:威海新闻网    

  近年来,威海文登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把乡村振兴作为镇村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五个振兴”齐抓并进,区镇村三级共同发力,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文登实践。

  坚持产业振兴带动 培育农村经济新动能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产业先行,农村才能美起来,农业才能强起来,农民才富起来。为此,文登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加强样板片区建设,强化服务支撑保障,全面昂起乡村产业振兴龙头。

  依托得天独厚自然优势,放大产业振兴特色效益。文登地处北纬37度这一神奇的黄金纬度线上,形成了独特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依山傍海,物产丰富,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文登重点围绕以西洋参、黄精等为代表的药食同源中药材种植,以文登苹果、昆嵛丑梨、昆嵛山大樱桃等为代表的现代果业种植,以花生、蔬菜等为代表的经济作物种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做好接二连三的文章,全面丰富产业振兴的特色内涵。目前,文登区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1436家,“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数量达到277个,苹果产业成功争创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成为“中国西洋参之都”。

  坚持典型示范引领,打造产业振兴样板片区。产业振兴,既需要全面发力,更需要示范引领,通过要素集聚,实现以点带面,才能更快催生产业蝶变。文登坚持把打造样板片区作为乡村振兴的总抓手,统筹规划了2个市级、16个区级和19个镇级乡村振兴样板片区,重点实施3个百亿工程。

  第一个“百亿”是打造百亿级西洋参产业,文登从8粒种子出发,经过40多年探索实践,辐射形成了4.5万亩种植规模,引进建设了40多家加工企业,“文登西洋参”品牌价值达到116.4亿元,西洋参小镇示范区获批成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第二个“百亿”,就是实施昆嵛山生态经济样板片区百亿投入工程,目前总投资86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完成投入30.5亿元,总投资2.6亿元的新农创春分小镇、3.5亿元的健康生态饮品二期工程、3.5亿元的国家天文台空间碎片观测等项目相继落地,5A级景区雏形已初步显现。

  第三个“百亿”,就是建设总投资过百亿的一揽子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今年重点抓好总投资153.8亿元的64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目前已全部开工复产,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创新涉农服务工作架构,健全产业振兴支撑体系。围绕农村土地谁来种、怎么种,村级集体经济怎么发展、农民怎么增收的问题,创新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区级,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同步成立国有企业运营公司,采取“事业+企业”的模式,实现政府对文登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统筹谋划、指导调控。在镇级,整合行政服务资源、社会服务资源、信息服务资源、市场服务资源,建设11个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了涉农镇全覆盖。在村级,在200户以上的村设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社,就近提供农资直供、统防统治、技术指导、代购代销等服务,打通涉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完善金融支撑服务体系,注入产业振兴资本活力。围绕解决金融供给不足、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获得性较差等问题,加强银行信贷供给,开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仓储设施、生产大棚、大型农机具、农田水利设施为担保物的抵押贷款业务,推出“参农贷”等金融创新产品,正在探索建立苹果、花生等特色农产品期货交割库,截至目前文登区小微企业和农业贷款余额达到194.4亿元。强化涉农保险创新,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西洋参种植保险业务,开创了地方财政扶持地方特色性农业发展的先河,年内参保面积达到1万亩;在全国首创“新型集体化经营最低收益险”,对村级组织纳入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营的土地,由区财政给予保险补贴,保障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土地的最低收益,激发村级组织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积极性。增强担保增信能力,成立了2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助力涉农企业融资,缓解涉农企业贷款难题,目前融资性担保余额4.4亿元。

  做好人才赋能文章 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文登区把人才视为乡村振兴的战略资源,制定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支持计划,探索推行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吸引各类人才在农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着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用模式吸引人才,在广大乡村大有可为。文登出台了《乡村振兴首席专家管理暂行办法》,集聚国内外具有社会影响力、责任心和为农情怀,愿意投身乡村、奉献乡村的各类人才,根据个人资源优势和专业特点,按照“一村一人、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发展策略,与村庄主动开展结对帮扶合作,因地制宜地指导结对村庄规划发展蓝图、培育特色产业、丰富文化内涵、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这种引才模式,在引才阶段就将人才的优势和乡村的需求有机结合,让乡村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施展抱负的华丽舞台。目前文登区已选任乡村振兴首席专家100多名,共有7人获评为“齐鲁乡村之星”。比如大水泊镇聘请北大博士李凌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海英等高端人才担任首席专家,帮助引进中国围棋协会、中国水墨复兴会、中国老年基金会等高层次人才团队,与初家、瓦屋庄、团山等特色古村落结成对子,初步打造了以“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歌舞影媒”为主题,包括初家“设计村”、瓦屋庄“漫画村”、山后孙家“舞蹈村”、团山“围棋村”等20个特色村落,叫响了“耕读大水”特色品牌。

  用事业成就人才,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引进人才不是目的,用好人才才是关键。文登坚持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按照“一村一品”理念,由首席专家牵头或参与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行业协会,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致富,先后培育起了绿杨村灰树花菌、眠虎岭村金鸡菊、菜园子村羊肚菌等30多个特色产业村,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800多万元。坚持与创意文旅发展相结合,以首席专家为媒引入文旅团队,在保留村庄原有风味的基础上,挖掘民俗文化,注入艺术元素,让老村庄焕发新活力,目前已累计吸引社会资本2亿多元,流转闲置房屋400多栋。

  用政策留住人才,使乡愁乡情维系纽带。先天不足是县一级留才困难避不开的短板,如何让人才留下来,一直是文登人才政策发力的重点。在资金扶持上,文登对首席专家牵头的项目给予信贷、产业等政策倾斜,对新创办或参与创办农业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举办论坛讲座、技术培训等专题活动的,给予充足经费补助,全力保障人才发挥作用。在政治待遇上,将首席专家作为结对村庄的“新村民”,以“特邀村委委员”的身份参与村庄治理,增强他们的身份感、归属感、获得感。在生活保障上,优先安排入住人才公寓,帮助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特别是对评选为特优首席专家的,给予5万元的工作津贴,全力营造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的浓厚氛围。在这样的引才用才留才政策体系感召下,一大批高端人才入住文登乡村、服务三农发展,把文登当成了第二故乡。像清华大学博士李久太,不仅在文登投资4亿元建设了威海设计谷项目,把自己的工作室设在了文登,还吸引周边33名设计人才一起,流转改造初家村33栋房屋,把家安在了文登,把根留在了这里,现在这个团队也成为威海市十个乡村规划师团队之一。

  强化文化铸魂聚力 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文登是革命老区、红色胶东先行区,1937年爆发的天福山起义,成立了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3.2万名热血青年参军入伍,7500多名烈士血洒疆场,红色一直是文登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按照“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重要指示精神,文登把文化振兴作为基石,与产业培育有机结合,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文化铸魂工程,大力培育红色旅游、特色民俗、文旅节会等文化产业新业态,争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加强设施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开展红色印迹抢救保护利用工作,有115处红色印迹被列入市级名录,并依托天福山、昆嵛山、休留山三条山脊线,将红色印迹串点成线,着力打造“一院两馆三线”的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一院,就是正在建设的红色胶东干部学院,计划于9月底前投入使用;两馆,就是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和红色胶东馆,红色胶东馆已于7月初完成建设,天福山起义纪念馆成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三线,就是通过天福山、昆嵛山、休留山三条红色山脊线,对19处红色印迹进行重点保护性修复修建,其中6处已建成投入使用。

  挖掘文化资源,弘扬地域特色。文登是千年古县、山东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历史积淀,形成了以“文登学”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在文化振兴过程,文登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鲁绣、糖瓜制作工艺、胶东花饽饽习俗等5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着眼于放大地域特色文化的影响力,文登坚持将文化与产业相结合,重点围绕胶东花饽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产业发展小而散的问题,新引进建设了2个胶东花饽饽文创项目,打造集非遗展示、技能传承、文化体验、生产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产业综合体,其中总投资2.86亿元的益养德康花饽饽文创产业基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总投资7000万元的胶东文化小镇项目即将开工,全面提升特色民俗产业化水平。

  培育节庆品牌,讲好“三农”故事。针对镇域文化不同特色,依托龙头产业项目,开展各类农文旅融合的节庆文化活动,通过文化赋予节庆活动价值元素,通过农旅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目前,文登区节庆文化品牌已发展到10多个,包括3月李龙文化山会,4月蒲公英文化节、桃花节,5月昆嵛山樱桃节,6月金鸡菊、桑葚文化节,7月山泰油桃采摘节,8月赶海节,9月农民节、温泉节,10月西洋参文化节,11月银杏文化节等,全年累计吸引游客达到百万人次以上,通过节庆卖产品已成气候。

  绘就生态文明底色 塑造美丽宜居新面貌

  文登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突出抓好美丽乡村、清洁村庄、精致农家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成为全省2019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评价先进县。

  还原农村生态之美。美丽乡村,一望无际的田园是底色,袅袅炊烟的村庄是点缀,四通八达的道路是脉络,绿化和景观是着墨,最终形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按照这样的理解,近年来文登区坚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的思路,陆续启动实施了24个省级、59个市级、40个区级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入达到3亿多元,目前38.3%村达到省级清洁村庄标准,49.2%村达到市级清洁村庄标准。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过去农村讲“无树不成村”,树特别是大树,既是村庄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乡村最美的风景线。为此,文登把道路绿化、村庄绿化和植树造林作为重点,仅今年就完成绿化苗木栽植300多万棵,连村路绿化达到320多公里。比如泽库镇尹家村老书记侯成合,任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20年如一日地带领群众专注种树,并成立了郁林苗木合作社,引导群众以土地入股、栽种树木、获得分红,村内树木达到20多万棵,每年仅卖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户均增收3000多元,将生态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成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生态文明社区”“山东省文明村”等。

  夯实环境设施基础。设施配套一直是乡村污染治理的短板,文登坚持向问题发力,针对秸秆焚烧污染情况,引进建设了总投资4.3亿元的光大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通过生物质发电、中水冷却的工艺流程,既消化秸秆等生物质能源,又满足了周边2万户群众的供暖用汽需求,文登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针对农村垃圾处理需要,规划建设了总投资5.8亿元的市域一体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年可焚烧垃圾38万吨,发电1.3亿度,目前已投入运营,满负荷运转后,全区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收集处理率达到100%。针对群众不良生活习惯,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区10.1万户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已全部完成,今年又新规划建设71处村庄公厕,年内300户以上村将实现公厕全覆盖。

  建强基层组织堡垒 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文登坚持以提升基层党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功能,突出强基固本,努力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班子队伍建设上,扎实开展后进村整顿,对35个软弱涣散村、9个不稳定村,每个都明确一名区级班子成员联系帮包,每个都建立了工作台账,每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目前25个软弱涣散村、7个不稳定村实现了销号,销号完成率居全市第一。比如,高村镇慈口观村,原来是软弱涣散村,选不出来村党支部书记,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2017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只有2.1万元,近年来经过后进村整顿,引进了总投资12亿元的慈口观田园综合体,现在旧貌换新颜,去年村集体收入80多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300元。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将“一肩挑”作为文登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攻坚突破项目,由一把手牵头主抓,对全区628个村逐个进行村情研判,建立起了1702人的农村干部后备人才库,面向全区公开选任了44名村党支部书记,制定了村党支部书记任职备案操作规程,切实把好农村干部选任第一关。

  在集体经济发展上,启动了农村“三资”清理工作,探索实施“三资”档案集中管理、第三方中介机构全程参与、信用积分奖惩等措施,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1.6万份,清收欠款1100多万元,盘活闲置资产600多处,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扫清障碍、提供保障。全面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建立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会商机制,目前文登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已有156个,全年力争完成200家以上,预计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00多万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区市两级2580万元专项资金,对86个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采取“国企代持、公私合营、集体受益”的模式,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股份公司,新发展高油酸花生种植、冰薯2号红薯种植、现代果园、软枣猕猴桃等产业项目,力争年内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

  在社会治理创新上,全面推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山东大学合作启动了“社区和农村社会信用”管理平台、“党建+信用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制定出台了《文登区农村居民信用积分评价办法》,设立区、镇、村三级信用基金,建设镇级信用超市18处,村级信用超市、“便民服务站”等613个,信用进农村进社区实现了全覆盖,成为全省信用管理服务标准化试点区。在今年疫情防控工作中,通过与信用体系建设相挂钩,文登共发动1200多支志愿者队伍、2万多名志愿者参与其中,节约零工支出上千万元。创新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平台工程,通过阳光交易,对集体资产处置、工程项目建设等,在平台在线发布,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暗箱操作;通过阳光采购,公开招标确定村级采购商品供应商,采购清单经“四议两公开”和平台发布,进行比价采购;通过阳光支付,对500元以上支出,由镇级通过银行直接转账结算,对500元以下支出,由村务卡支付,每笔支出实时发送给村主要负责人、报账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实现相互监督;通过阳光公示,对交易、采购、支付各环节的应收应付账款、资产资源明细等,全部通过网上实时公开,实现村务财务全程网上留痕、公开透明运行,大水泊镇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来源:文登区委宣传部)

编辑:卢伟霞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