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今年新增住宅全装修建筑面积300万㎡

2018/4/17 14:37:23   来源:威海新闻网    

  昨日,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日前,市住建局下发了《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2018年我市在绿色建筑、全装修、装配式等领域的工作进行了细化并设定了完成时限。根据《方案》要求,今年,我市全域实施新建住宅建筑全装修,全市新建住宅工程全面应用预制楼梯、楼板,全面落实绿色建筑标准。

  新建3个省级装配式产业示范基地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装配式建筑以其节约资源能源、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及效率等优势,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我市的建筑领域。正在加快推进的环山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以及市群众艺术馆,都运用了装配式建筑的理念。

  市群艺馆建筑造型独特,其“裙摆飘飘”的设计中蕴藏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设计,装配式建筑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据了解,市群艺馆主体建筑的“裙摆”部分,大量使用了装配式技术中的钢结构混凝土工艺,与传统混凝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强度更高,造型也更加稳定。而在环山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施工中,装配式技术的应用已达到了50%。

  装配式技术不仅能提升建筑品质,节约资源能源,还能缩短工期,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我市大力倡导的建造方式。据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自今年起,全市新建住宅工程全面应用预制楼梯、楼板,并大力培育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根据《方案》,今年,我市将新建3个省级装配式产业示范基地,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

  新技术促进建筑业优化升级,BIM技术也是其中之一。所谓BIM技术,就是把建筑设计的二维图纸用三维模型动态展示,具有可视化、虚拟化、协同管理、成本和进度控制等优势。去年,威海新一中与威海职业学院公共实训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两个项目被省住建厅列为山东省首批BIM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为加快BIM技术在我市的推广应用,《方案》指出,今年我市在市级政府投资代建项目中全面应用BIM技术,从规划方案、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和模型交付等阶段,不断拓展BIM技术应用范围。

  新增住宅全装修建筑300万平方米

  自今年开始,我市全域实施新建住宅建筑全装修,这意味着,新建住宅将全面淘汰毛坯房,我市步入全装修时代。目前,我市部分在建楼盘已经运用了全装修理念,位于海滨路附近的一处楼盘,就全面采用了全装修理念。

  在该楼盘的样板间内,客厅、餐厅、厨卫等部位的地面均铺设了瓷砖,卧室地面铺设了木地板;天花板全部完成了吊顶,且安装了灯具;墙面进行了粉刷,厨卫墙面安贴了瓷砖。此外,厨卫还安装了橱柜、水槽及燃气等设备。如此一来,整个住房便具备了基本的使用功能,购房者只需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后续软装及购买家具、家电即可入住。

  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表示,随着全装修在我市的全面推广,满足不同购房者需求的菜单式装修服务也将逐步进入购房者的视野。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住宅全装修推进力度,根据《方案》规定,今年,我市将新增住宅全装修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

  此外,我市还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方案》提出,今年,我市全面落实绿色建筑标准,到2020年,我市将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运行标识评价,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实现绿色建材网上申报、审批、公示,建立绿色建材数据库和信息采集、共享制度,构建绿色建材信息系统。

  “样板引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日前,市住建局启动了2018年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将全市行政区域内在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商品住宅、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等均纳入了检查范围。

  “去年,我市部署工程质量安全治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用三年的时间,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率、工程优良率和群众满意度,突破装配式建筑发展、BIM技术推广应用、新建民用建筑准全装修等创新性工作,同时,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防控水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方案》规定,今年,我市将通过制定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建筑材料、玻璃幕墙、代建项目、地下综合管廊等执法检查,并实行“黑名单”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今年我市将继续大力推行样板引路制度,关键工序和部位必须制作实物样板或实体样板,对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后方可组织施工。落实渗漏、渗透、厨卫间反味串味等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措施,针对混凝土裂缝问题,从设计、生产、施工和验收环节研究制定管控措施。

  《方案》还提出,今年,我市将积极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学习先进地区经验,与保险机构做好衔接,制定我市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到今年年底,我市将实现施工总承包三级以上企业双重体系建设全覆盖。

  此外,今年我市还将在市级政府投资代建项目中开展工程总承包试点,在金线顶内护岸建设项目中进行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功能建设,完善建设工程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的基础数据库和信用档案,大力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记者 李林)

编辑:孙晓梦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