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来好消息:在文化部公示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荣成市“渔民开洋、谢洋节”传承人王巍岩入选,成为我市首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院夼村“渔民开洋、谢洋节”活动现场。 资料片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我市目前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渔民开洋、谢洋节”及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由于后者是集体记忆非遗项目,没有“非遗”传承人。因此,“渔民开洋、谢洋节”传承人王巍岩的入选,标志着我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零的突破。
“渔民开洋、谢洋节”包括渔民祭祀活动和传统民间文艺表演等内容 。“开洋节”是渔船出海时,渔民祈求平安、丰收的民俗活动。“谢洋节”则是渔船出海平安归来,渔民为了感恩大海的民俗活动。“渔民开洋、谢洋节”以民间文艺表演为主轴,含有历史、生产、民俗等诸多文化内容。
《荣成县志》记载的“渔民开洋、谢洋节”活动,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改革开放后,荣成市人和镇院夼村及周边渔村尤为兴盛。
王巍岩是院夼村人。他每年都组织渔民参与“渔民开洋、谢洋节”活动,还多次请民俗文化、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对“渔民开洋、谢洋节”这一民俗文化进行挖掘整理。(记者 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