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下考古威海工作站成立

2017/8/12 10:59:05   来源:威海晚报    

  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人们看到的大多是海洋表面的美丽,其实,威海海底的精彩远超你的想像。8月11日,山东省水下考古威海工作站举行揭牌仪式,数千年来沉没于威海海域的古迹,将逐渐揭开神秘面纱。

  全省第二家市级水下考古工作站成立

  8月11日,见证揭牌仪式的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守功说,威海工作站是山东省继日照后,成立的第二家市级水下考古工作站,“之所以选择威海,是因为威海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拥有985.9公里的海岸线,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拥有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资源。”

  山东省水下考古威海工作站有两处,分别设在威海市博物馆和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山东省水下考古威海工作站的成立,将开启威海水下考古工作新的篇章,有利于加强省市两级水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有利于扩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的社会影响,增强威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能力,对促进文博事业发展,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王守功说。

  前期走访已发现沉船点20余处

  威海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水下考古工作站成立之前,威海文物工作者已为水下考古事业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2009年,市博物馆曾派工作人员参加第五期全国水下考古人员培训班,并先后参与多处沿海各省水下考古调查或发掘项目,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

  此外,2009年,为配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我市水下考古工作队曾在高区海域开展水下探摸工作,这是第一次在威海开展水下考古工作。“可惜那次没有在水下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

  不过,2015年至2016年,在威海文物部门开展的水下考古陆地调查中,于威海湾、成山头、石岛港、乳山口等处发现多个水下遗址线索,整理沉船点20余处,这为今后的水下考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优先进行甲午战争沉船的调查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和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威海水下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水下考古工作站成立后,首先关注的是甲午战争沉船。

  据介绍,120多年前的甲午海战,刘公岛周边海域沉没了大量军舰,这些沉没的军舰残骸相当一部分被日军拆卸带走;1949年后为清理刘公岛附近海域的航道,也出水了一部分军舰残骸,可惜当时人们对文物价值的认识不足,许多都被当成废铁卖了。

  根据前期的一些调查估计,刘公岛周边海域应该还存在部分甲午战争沉船。

  水下考古工作站成立后,威海市文物工作者会先搜集海图、打捞志等各方文献资料,并继续走访老渔民等,对刘公岛周边海域水底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下水探摸、打捞。(记者 沈道远 通讯员 孙秀华)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