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打造半小时通达型城市

2017/3/20 14:59:39   来源:威海日报    

  未来五年,威海市计划重点实施文莱高速威海段等10个公路大项目建设,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200公里

  未来五年,计划重点实施南海港5万吨级航道工程等9个重点港口项目建设,全市港口吞吐量达到8500万吨

  公交方面,中心城市至各区市主城区将直接到达,各区市城区内一次换乘即可到达

  时下,威海的城市发展正在全面迈进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的新时代。威海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优化城市形态,认真落实《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打造优势交通工具半小时通达型城市,为威海市加快构建内联外通、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明确了“路线图”。

  《规划》日前发布,威海作为“烟威都市区”的组成部分亮相。“烟威都市区被定位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先行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具有国际影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高品质生态宜居区。这与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卓越城市’主要目标不谋而合。”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说。

  事实上,《规划》的内涵远不止于此。《规划》明确指出,未来将加强城市群对外交通建设,不断完善与日韩的交通网络;完善城市群内部快速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济青高铁、潍莱高铁、沿海高铁等项目;加快城市内部轨道交通建设,启动烟台、威海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构建紧密协作港口群,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港、日照港为两翼,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为重要组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分工明确的现代化港口群。

  交通引领城市发展。《规划》的发布,标志着威海驶入大城市发展快车道,加快构筑与大城市发展相匹配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服务城市发展的“必答题”。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围绕‘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和‘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发展战略,以贯通大路网、畅通大港航、联通大枢纽、融通大公交为抓手,服务烟威都市区集聚发展,为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卓越城市,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扩大路网覆盖面,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根基。为此, 我市将加快打通“一纵一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完善“八纵六横一环”干线公路网,构建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实现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无缝连接。未来五年,计划投资169亿元,重点实施文莱高速威海段、G18荣乌高速威海绕城段、S201威东线田和至温泉段、G206威汕线文登城区段、G228丹东线乳山口大桥等10个大项目建设,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200公里。

  仅今年一年,威海市计划投资25亿元,加快文莱高速威海段、S201威东线田和至温泉段、S202威青线文登段、S203蒲石线蒲湾至所前泊段等4个重点项目及S305石泽线文登靳家店子至草埠段等6个路段路面大中修项目建设,完成15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

  港口是威海的优势,畅通大港航势在必行。据介绍,威海市今年将投资2亿元,实施南海港防波堤工程、乳山挂子场至南黄岛陆岛交通码头扩建等6个项目建设。未来五年,计划投资额将达到14亿元,重点实施南海港5万吨级航道工程、南海港防波堤工程、乳山口港区2万吨级航道等9个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吞吐能力1157万吨,全市港口吞吐量达到8500万吨,为拓展四大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推动各种运输方式互联互通和无缝衔接,是实现客运服务提质升级和物流业降本增效的关键所在。为了建成“综合客运枢纽-组团交通中心”两级客运枢纽体系和“港口枢纽-物流场站”协调发展的货运枢纽体系,威海市今年计划投资1亿元,重点推进威海港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并启动初村公交换乘中心和羊亭公交换乘中心建设。未来五年,还将启动临港区综合客运枢纽等客货运场站建设。

  服务大城市发展,便捷的公交服务体系不可或缺。未来五年,威海市将着力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以常规公交为补充,区间融通、市域一体、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今年,威海市加快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市区新开通线路4条、优化调整线路6条,新购置节能环保公交车100辆,新建候车亭200座、电子站牌100个,开展‘公交都市’申报创建。”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威海市将逐步构建起城际公交快线、区市公交干线、社区(镇村)循环线相融通的“三级”公交线网布局,中心城市至各区市主城区直接到达,各区市城区内一次换乘即可到达。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